中国储能产业呈现规模化高速发展
我国储能产业呈现规模化高速发展
累计装机规模35.6吉瓦,新能源发电侧储能装机同比增长438%
4月14日,2021年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峰会发布《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吉瓦,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8.6%,同比增长9.8%,涨幅比2019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2020年新增投运项目中,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中的装机规模最大,超过58万千瓦,同比增长438%。
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已投运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1.79吉瓦,同比增长4.9%;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位列第二,为326.92万千瓦,同比增长91.2%。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290.24万千瓦。
从全球范围看,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91.1吉瓦,同比增长3.4%。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172.5吉瓦,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14.2吉瓦。电化学储能和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规模均首次突破10吉瓦大关。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下半年,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再次刷新单年新增规模纪录,达到4.7吉瓦,超过2019年新增投运规模的1.6倍。当前,中国、美国和欧洲占据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主导地位,三者合计占全球新增投运总规模的86%,并且各自新增投运规模均突破吉瓦大关。
《白皮书》显示,储能产业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2020年,国内与储能相关的投融资金额约在74亿元左右。2020年,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基于产业内生动力、外部政策以及碳中和目标等利好因素多重驱动,储能装机逆势大幅增长,如期步入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白皮书》分物理储能、熔融盐储热、电化学储能三类,对“十四五”储能技术的发展做出预测。
物理储能“十四五”将迎来加速发展期。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工具,抽水蓄能将迎更快发展;具备大容量、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等优势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未来应用空间巨大;作为高效储能技术代表的飞轮储能开始更多参与到石油钻井、轨道交通、UPS备用电源等领域,在汽车领域也将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熔融盐储热示范项目加紧落地。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加速,多种能源高度协同发展的趋势日渐清晰,成本进一步下降且灵活可调的光热发电电源或将在多能互补及综合能源基地项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电化学储能重启高速增长,将呈规模化发展大势。基于保守场景,化学储能累计规模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57.4%,市场将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基于理想场景,2021年市场累计规模将达661.48万千瓦;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果未来两年能有稳定的赢利模式保驾护航,2024年和2025年将再形成一轮高增长,累计规模分别达到32.7吉瓦和55.9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