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资讯丨新规出台 意储领航
01-24
本期摘要 ■ 国家能源局发布 2025年 第1号 公告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 宁夏发改委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能源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印发《西北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西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则 ■ 7.7GWh!意大利将成为欧洲第一大储能市场
项目建设启动!林州凤源 300MW/1000MWh 独立共享新型储能项目 开启能源互联网应用新篇章
01-24
加快建设新型调度体系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01-15
加快建设新型调度体系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系列解读文章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源网荷储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更高要求。电力调度机构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中枢,承担着保障电网安全、保障电力供应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等多方面职责,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新形势下面临多方面新的挑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工作举措,助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调用水平,有效支撑新能源消纳利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新型调度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电力调节资源调用方式,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
一、充分认识《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能源转型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调节电源与互联电网建设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多方面成效,新能源保持高速度发展、实现高水平消纳。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控制对象发生深刻变化。电源结构由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建设,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传统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特高压电网加速建设,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网等新业态不断发展,全网一体化格局、配网有源化特征日益凸显,高低压、源网荷相互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运行方式更加复杂。负荷特性由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变频空调、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化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尖峰负荷快速攀升,峰谷差进一步加大,调节资源需求不断提高。控制对象由集中式常规电源和新能源、交直流电网设备扩展至海量异构的源网荷储全环节,未来较长时间内系统技术仍将以交流电技术体系为基础,但随着传统同步电源占比不断下降,新型储能、构网型设备等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快速发展,电网稳定支撑由同步机为主向同步机与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并重转变,电力平衡基础由确定性常规电源为主向不确定性新能源为主、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为辅转变。
以上新型电力系统的多方面深刻变化,给调度运行控制带来新要求、新挑战,电网安全、电力平衡、市场机制、专业管理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之处。其中,调节能力不足是最为突出和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新能源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大电源和发电增量主体,新能源“靠天吃饭”的特点使得传统“源随荷动”平衡方式面临挑战,调节能力不足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消纳和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在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相关前期工作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及时出台《实施方案》,采取更有力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调节能力专项行动措施,为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消纳和发展问题提供指引。
二、准确把握《实施方案》工作要求
《实施方案》聚焦调节能力不足问题,制定规划、基建、运行、市场、价格等多方面工作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其中,运行是检验成效的关键环节,《实施方案》对完善调节资源调用方式提出相关要求,是各级电力调度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
一是完善调节资源的分级调度。坚持和强化“统一调度、分级管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求,合理划分调度管辖范围,提升调度业务协同效率。国调中心组织各级调度统一制订主网稳定管理措施、统一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各级调度机构在各自调管范围内严格执行统一决策,实现调节资源的协同优化,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促进调节资源在省间-省内协同调用,省间调节资源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调节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省内调节资源保障省内电力调节需求,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系统调节的积极性。
二是明确调节资源的调用序位。要综合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制定各类调节资源调度序位表,规范调度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发挥好市场作用,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按照市场交易结果调动各类调节资源,并加强交易结果与调度序位校核分析。对于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或者尚未参与市场的调节资源,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调节资源的调用价格和调用机制,充分发挥好调节资源保供应、保消纳作用。完善“激励相容”的市场和价格机制,优先调用调节性能好、经济成本优的调节资源。
三是做好调节资源的优化调用。抽水蓄能方面,坚持并优化两部制电价政策,推动抽水蓄能参与市场,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发挥抽蓄机组快速调节作用。煤电机组方面,推动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完善现货市场机制,激励煤电机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经济调节能力,同时通过优化调度减少主力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日内启停调峰,确保煤电效率和安全性。新型储能方面,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调用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建储能结合新能源预测进行优化调用,推动具备条件的配建储能接入电网统一调度和参与市场。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方面,坚持“联营不联运”原则,完善市场交易和偏差处理机制,推动相关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协调调度内部资源,平抑整体出力波动。
四是应用智能化调度控制技术。建设新一代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创新,“电力+算力”深度结合,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发输变配用全过程、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各类调节资源的精准调控能力。有效支撑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多网融合互联,实现运行状态全景监测、海量资源精准控制,提高电网安全性、适应性、互动性、灵活性。夯实电网数字化水平,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和有序管理,支撑电网业务高效运转。
三、扎实推进《实施方案》落实落地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划出了工作重点。下一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抓好《实施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推进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构建认知、防御、平衡和控制体系,强化科技、装备、管理、队伍支撑,助力新能源安全和高质量消纳,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运行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构建双驱动复杂系统认知体系,保障电力系统调节运行时的安全稳定。适应稳定机理变化、源荷高度不确定性和运行方式去典型化的新特点,建设模型和数据双驱动、离线和在线双驱动认知体系,推动仿真尺度从机电暂态向电磁暂态提升,强化规划与运行衔接,完善短周期分析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提升稳定分析深度、广度、精度。
二是构建全维度主动安全防御体系,确保调节资源涉网性能安全可靠。推动新能源从依赖跟随型向主动支撑型转变、稳定管理由“系统分析”向“控制设计”转变。强化主动防御、广域协同、在线监视,研究适应电源特性变化的保护新原理,加强连锁反应阻断措施研究应用,部署宽频振荡防控手段,提升三道防线适应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升级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装备,部署内控技防措施,增强攻防对抗能力。
三是构建全要素综合能源平衡体系,支撑调节资源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健全多时间尺度气象和水文分析手段,强化气象预测关键支撑作用。变革电源单向匹配负荷变化的平衡方式,形成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的新型模式。不断完善“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电力市场体系,全面建设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形成市场主导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以电碳协同为优化目标,统筹提升保供和消纳能力。
四是构建一体化主配协同控制体系,服务各类型调节主体并网入市、高效运营。强化调度在电力生产全环节的纽带作用,有效统筹发输变配全链条和规划、基建、运行、检修、交易等各环节。完善五级调度贯通机制,推动运行控制从突出主网向全网协同转变。健全新业态调度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多元海量资源协同优化调度。
(本文作者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计划处马珂)
国家发改委: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
01-07
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其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要建立完善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要求的规则制度体系,明确交易规则制定权限、适用范围和衔接不同交易规则等原则。应组织制定、修订完善适应本地区需求的交易规则或交易细则。要坚持总体融入的原则,因地制宜、厘清边界、模式引导、平衡利益,建立完善适应“全国一张网”建设运营的油气市场制度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公平开放,优化油气资源配置。
以下为原文
附件:
液流储能“全价值链”的降本增效之路
12-25
当前,全钒液流电池已经成为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液流电池,从成本和投资回收的角度来看,降本增效不仅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司深耕储能技术领域的核心主题。这一战略既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促进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做难而对的事,方能砥砺前行,液流储能公司以技术创新和储能项目建设为基石整合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每一步进展,都是产业生态协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我司将持续探索与平衡成本与投资、效率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贡献前行动能。
简讯丨宁夏考察团到访天恩能源子公司——液流储能
12-20
12月18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组织党委组织部、工信厅、财政厅及有关开发区等单位一行40余人来潍学习考察,我司作为潍坊市新能源重点产业链主企业之一接待来访。
■ 液流储能公司总经理迟庆峰陪同参观电堆产线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我司厂区电堆自动化产线并详细了解了电堆的生产工艺,对我司产线的先进性及产品的标准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关键环节补充、核心能力提升及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发展思路与成熟做法进行了探讨交流。
■ 参观结束,部分人员就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应用与液流储能领导单独交流
近年来,潍坊市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交通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迎来了外省市大批考察团交流学习,并成功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落户。我司作为国内液流储能领域的TOP10企业,将持续致力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潍坊乃至全国汇聚转型升级“绿”动能,擘画新能源产业新未来。